谈谈审标书发现的6个重点问题—甘肃兰州弘毅标书制作公司
谈谈审标书发现的6个重点问题
课题申报是很多想做科研,想晋升的医护小伙伴绕不过去的坎,即使你是个在读研究生,只要你以后还想在医疗圈有所成就,那么就很难逃脱必须申报课题的命运,尤其是如果你想在好一点的医院混下去,手上没有课题,呵呵,晋升的时候你就慢慢等吧。
每年审标书已经成了我工作上的计划内任务,今年这个任务尤其重,因为疫情的原因,报课题的人非常多,而且标书质量较往年均有提升,所以在审稿的时候有时候很难取舍,资助还是不资助有时候真的很矛盾,遇到有争议的标书只好找3个人一起来看,综合一下给出结论。
今年我参与了各个级别的课题审稿,有国自然的,也有省市级、校级的课题,国自然看了20份,市级课题看了25份,校级看了15份,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有那么几天真的是废寝忘食(没办法,时间紧,只能利用各种空余时间来看),有的时候都忘记了查房时候病人提到的事情(大家千万不要学我,医疗工作还是第一位的)。虽然这个过程很累,但是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每次审标书,都能学到很多新的东西,大家的研究基础都不一样,思考的内容也不一样,很多好的研究思路我都没想到过,从这些标书中我学习到很多新的东西,但是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今天就想谈谈今年审标书发现的一些重点问题。
今年看了60份标书,这些是硬的工作任务,其实在申报前还审了同事跟朋友的标书,那些就不说了,今年的标书跟往年相比有质的飞越,原因为啥呢?疫情嘛,大家都窝在家写标书,而且很多课题申报时间延迟了,大家有很多时间去修改和加工,花的时间和精力多了,质量自然就上来了,但这质量变好也是相对去年,并不是说每一份标书都很完美了。国自然的标书相对市级跟校级课题质量要高,有些校级跟市级课题质量也很高,一看就是写过国自然标书的来报市级跟校级项目。
下面就说说今年看标书发现的重点问题:
1. 跨学科跨专业申请。
这个主要是国自然出现的问题,其实我多次强调了,不要投机取巧,比如我看的是康复医学专业口子的标书,但有些标书与康复医学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项目指南里已经明确说明单纯的疾病发病机制和分子机理研究不在康复医学资助范围,另外还有一些普外科、骨科的医生写的标书投到康复的口子,研究的是单纯的外科手术,这些标书明明应该投到对应的外科口子,说明申请人在申报之前没有好好看项目指南。
2. 研究基础与申报的标书选题毫不相干。
比如有的申请人是神经病学专业毕业的,发了很多文章有的还是SCI,都是神经病学相关的,后来从事了康复医学,但是申报的标书选题居然是骨关节的方向,这就是我在选题课里说的下策,既然你有这么多神经病学的研究基础,为啥不好好利用这些基础,从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方向去选题呢?
3. 临床课题研究方案不严谨。
国自然项目临床课题比较少,临床课题主要集中在市级跟校级课题,既然是临床研究,最重要以及最关键的就是实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但是有的标书没有具体描述,比如你样本量怎么估计的?既然是随机对照研究,你怎么随机的?每个组多少样本量?纳入排除标准是什么?随访多久?具体的统计方法是什么?做了哪些检验?缺失数据怎么处理的?很多标书不是缺这个,就是缺那个。
4. 为了求新而求新,没有临床应用意义。
报课题大家都在强调创新性,所以很多人就去想法设法求新,比如某个标书立项依据里论证体内有某个基因跟关节炎是相关的,然后假说是采用某个干预技术+敲除复合物+细胞转染可以精准敲除体内这个基因,从而可以达到缓解关节炎疼痛的目的。咱先不说这个体外技术能不能精准敲除,就单说这个基因敲除,我们体内每个基因既然存在肯定有他的作用,这个作用在某些情况下是坏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好的,如果真的把这个基因都敲除了,会不会影响到人的某些正常功能呢?再说了,为了缓解一个关节炎的疼痛,又是要制备复合物,又是要细胞转染,还要另外干预,搞这么复杂,一个止痛药或者理疗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况且是不是真的精准敲除了基因还不知道。
5. 研究基础空白。国自然就不说了,没有研究基础寸步难行,预实验是必备的,有文章的要把里面部分相关数据和图放进标书。市级跟校级课题很多人是没有研究基础的,有相关文章的也非常少,有的人一篇文章也没有,怎么办?把你科室开展的相关研究和发表的论文放进去也可以啊,虽然不是你的,也比空在那里什么也不写好啊。
6. 标书写作不认真、格式不规范。
这也是老生常谈,不想再多说了,国自然的标书相对都比较认真,但是市级跟校级的课题标书有的真的没法看,立项依据有的只有2-3段,重点也没有加粗标注,参考文献只有个位数,关键有的还是十年前的文献,应该是从来没写过标书,或者就是胡任务。另外什么字体、格式一定要一致,多看几遍,多修改几遍,把错别字消除为0,做科研重在严谨,标书写的就不认真,人家怎么可能放心把经费给你?
扫码了解更多投标文件制作信息